港无臂少女挑战极限活得精彩 身残志坚释正能量

2012-11-18  微信红包微币天天送,关注微信号: hkziyouxing (长按左边红色字复制)获取福利和最新香港购物优惠折扣信息

 

大公报图

  中新网11月18日电 香港大公报18日刊发一篇专访报道,文章主人公是一名没有双臂的22岁妙龄女子,年幼时的一场意外失去双臂,但她比任何人都豁达开朗,历练自己,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  专访摘要如下:

  杨小芳,一个普通不过的名字。她跟一般人一样,喜欢听歌、谈天、上网;亦跟时下年轻人一样,喜欢戴无镜片镜框,并笑说这是一个“形象”。一切,就跟全港几百万市民一样。不同的是,这位22岁妙龄少女,在9岁时失去一双手。你以为她一定心有不甘、一定怨天尤人,偏偏她笑笑口告诉你:“无呀,生活得好好”,更凭自身努力,代表香港参加伤残亚运会。她失去双手,却比任何人都豁达开朗。

  跟小芳相约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。一见面,问她可到什么地方详谈,她露出亲切的笑容道:“让我带路吧!这里是‘我地头’!”小芳有一股亲和力。 

  幼时触电失双手

  9岁,当大家仍是懵懵懂懂时,小芳在家乡惠阳意外触碰高压电,双手严重烧伤而被迫截肢。问她有何感想,她淡然地说:“没有什么感想,因为手术后没有了一截(手),自己是知道的,医生如何安慰我也没用。”语毕,顿了一顿,她反问:“是啰,为什么我手术期间过得这样平淡?”

  “唯一不开心是因为家人为了我的事吵架,那时压力很大,因为家里是比较传统,比较忌讳家中有伤残人士,亲戚会看不起你。爸爸那边的家人说不如放弃,妈听了就与他们争论。我毕竟是一个人,觉得自己遇到不幸,应该是最需要家人支持,但他们竟然讨论要不要我,那一刻真的让我很伤心。”

  虽然如此,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过,“心里暗自打算,将来无论如何,一定要坚强,要做出成绩让大家看到我是有用的人。”就是这个心态,让她活出不一样人生。不过首先要做到的是,要如何照顾自己。也许我们会想,没有双手,生活一定有很多困难;但她形容,“以足代手”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,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艰辛。

  代表香港出战亚运

  “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学揸筷子。在学校时,开始有老师喂,到后来还是觉得自己吃舒服点,于是决心练习;开始先练习夹黄豆,练了两天就学会。”现时,她除了洗澡需要别人协助外,吃饭、绘画、写字等等,都靠一双脚。

  可以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后,她开始尝试不同活动。最初是开始跑步,但后来得到跑步教练的鼓励,转而学游泳。她坦言,以前很怕水。“没有双手叫我游水,那不是叫我送死吗?”继续学的原因,是“不输得”:“衰就衰在性格问题,无理由因为惊就逃避,我接受不到。”两星期后,掌握了游泳四式,后来更凭最擅长的蛙式,代表香港出战伤残亚运会。

  “不论结果如何,我已经尽了力,就是做不到也无憾;但如果我没有试过就放弃,我不甘心,会睡不着,哈哈。”

  除了跑步、游泳,她还学会绘画。她说:“我希望用行动告诉别人,其实很多事情我都能做得到,而不是别人所想的,没有一双手就一事无成。”

  小芳还说,她喜欢接受挑战;其中一个挑战,是渡海泳。“教练不让我游,说好危险,但我坚持一定要报名。”她说:“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,最重要是努力。其实面对大海会有点害怕,觉得自己很渺小,不过,正因为这样才会令你想克服它,战胜它。”

  冒险参加渡海泳

  谈到挑战,她喜孜孜地跟我们分享她最近成功做到的一件事:就是穿袜子。在常人眼里,这是普通不过的事,但没有双手的协助,穿袜子对小芳来说绝对是困难的事。“其实我一直都不穿袜子的”。之所以她下定决心学穿袜子的原因,是看到同样失去双手的画画班师姐有穿袜子,于是她不断训练自己,最后她成功了。对此她感到非常兴奋,也证明世上无难事。

  失去双手,仍能比一般人做得多,问她觉不觉得自己很厉害,她答:“没有什么好特别,这是环境迫出来的。可能在你们眼中我很特别,但我不觉得。”

  最后,问小芳:有否想过假如当年意外没有发生……问到一半,她抢答:“假如,可以假如吗?”不过答案仍不脱她开朗的个性,“一定大不同,可能是一个每天上班的普通人,亦可能嫁了也说不定,哈。”又补充一句:“但我现在都生活得好好。”

 

面对挫折勇敢向前

  小芳努力克服自身障碍、创造不平凡人生的经历,使她得过不少奖项。最近她当上亚洲电视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评选的其中一位候选人,已经获得不少奖项,对于她来说,有什么意义呢?

  她说:“起初觉得很开心,但拿多了,就发现意义其实不大。”因为她觉得,奖项不是拿了就算,“有一阵子是不想得奖,因为我想了很多问题,例如自己值不值得拿奖,又是否合乎奖项精神。”22岁的脑袋,思想可能比不少所谓成年人还成熟。

  “近年来对拿奖项抱平常心,直至前年香港精神大使第一届获得提名,那是我最想得到的奖项。”想得奖,不是因为奖品多、奖项大,而是一种使命感。“(第一届)精神大使那段期间香港士气比较低,很多人跳楼自杀,那时候社会需要给予正能量,而我想以自己的精神给予鼓励。”虽然,小芳最后没能得奖,她说:“得奖者比我优秀。” 

  小芳经常到不同学校,与学生交流分享;她不敢说可以为同辈带来什么裨益,只要不断努力做好自己,就是对社会的贡献,希望大家面对挫折或不尽人意的事情时,不要气馁,勇敢向前。

  家人支持令她更自信

  有人说,家是一个避风塘;外面风雨再大,家人永远为你遮风挡雨。对小芳来说,家人永远都可给予她支持,但她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,所以在各方面一直努力,证明自己不需要别人操心。“我目的不是要他们为我感到自豪,而是不要让家人担心就足够了。”

  “他们以前常说希望长命一点可以照顾我。”她坦言,参加不同活动的其中一个原因,是因为父母:“知道他们担心我,我想让他们放心;不只是这一刻的放心,是以后生活都放心。”

  这些年来,父母对她的信心日增。不过她形容父母比较含蓄,“很多事情他们看在眼内,放在心上,不会讲出来”。“我以前不会剪存有关自己的剪报,是我爸的朋友看到我上了报纸,给了他,他再带回家给我看。他问我要不要,我说不要,他说‘你不要我要’,然后自己存起。这些行为告诉我,他们好开心,不然存来干什么?”谈到父母,小芳泛起温馨的笑意。

  除了双亲,小芳还有一弟一妹,小时候她要负责照顾他们,所以大家感情很好。直到发生意外,姐弟妹间的感情起了一点小变化。当年只有8岁的妹妹及5岁的弟弟,“见到姐姐忽然没有了双手,他们对我产生害怕,怕别人怎样看我,然后再怎样看他们。”

  她形容妹妹对她特别抗拒,“好伤心呀,别人怎样看我也无所谓,但自己的亲妹妹竟这样看我,她那时候碰都不敢碰我,见到我的伤疤,就离得远远的;外出时不跟我谈话,当是不认识我。”但小芳明白,大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,后来妹妹愈来愈大,情况也不断改善。现在,姊妹俩回复亲近,“妹妹现在常跟我在一起,乐意帮助像我一样的伤残人士”。

  立志当画家助弱势社群

  今年就读中六的小芳即将面对文凭试,对于前路,她看得十分清晰。动静俱宜的她,选择以“静”的方式继续旅程:到杭州的美术学院学习国画。“我喜欢中国画那种好淡、留白的味道,配色较简单,又不会太夸张。”

  近年开始画水彩画的小芳,以前原本打算攻读产品设计,为伤残人士设计产品,但十月赴台湾参加国际口足画艺世界特展后,决定要当画家。

  “我有一个志向,是日后画画若有点成就,希望在香港推行残疾人士在艺术方面的发展。”她形容,香港缺乏艺术气氛,尤其在伤残人士之间。现时香港只有三位口足画家,“我觉得我有责任推广,让更多伤残人士多一种兴趣。”

  在香港当画家,生计可能是一个大问题,有朋友劝她不如先完成学位课程,她却有自己的一套看法:“他不是我,不知道我最想要、最想做什么。读书入大学,别人觉得有学位好,我也知,但如果不是我想读的科目,我会放弃,不会迫自己勉强完成这四年课程。”

  “我经常跟朋友说要想清楚读的科目,一定要读自己有兴趣。”对于自己想做的事,她只要是觉得对的,就会坚持去做。 

来源: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:源源
版权免责声明: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微信告知。3hk.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。转载3hk.cn原创文章,需注明来源于【本微信号昵称】和作者3hk.cn (无注明来源昵称和作者的,3hk.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)

更多>>相关阅读

更多>>微信香港攻略最新推荐